首页拍賣結果福建东南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寿山石雕珍品夜场陈达题芙蓉石双环钮兽面纹博古扁章
拍品号码 526
拍品作者 陈达题
拍品名称 陈达题芙蓉石双环钮兽面纹博古扁章
拍品材质 芙蓉石
拍品规格 13×3.3×1.7cm
估价(元) 65,000~70,000
成交(元) 103,500
拍卖场次 寿山石雕珍品夜场
主办单位 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
拍卖日期 2013年05月26日
查看 号拍品 查看
拍品介绍

这件芙蓉石文字双环钮扁章,质地纯净无瑕,色泽乳白细腻,素净文雅,书斋韵味十足。章体下部浅刻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饰,古朴大方,又比古代纹饰更为精细:两只螭龙各自相背盘曲伏卧,下部卷起的尾巴与身体又在整体上形成一只长须高鼻、圆目大口的饕餮,极富趣味。在兽面纹饰的上方,陈达题“卧龙”二字。兽面纹源自商周青铜器,青铜器为古代之礼器,非诸侯贵族不能拥有;“卧龙”二字指诸葛孔明,与下方青铜纹饰相呼应,有封侯拜相之意。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章体上部作一宽大钟钮之形,并穿有两只一模一样的活动双环,不仅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雕刻技艺,也使得原本优雅沉静的扁章平添了一丝活泼的趣味。作品整体古雅凝重中见活泼,精微外有旷达,乃是拟古出新意的佳作。

陈达  1949年生,福建福州市人。1966年从师于谢义耕、陈子奋、潘主兰先生,学习书画篆刻艺术,1967年随冯力远先生学习竹刻及三代古文字,所刻作品颇具古风,尽显儒家风范。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篆刻展览及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福州市书法协会副主席。

款识:卧龙  与竹石居
附:拓片

 

传统的觉醒—陈达的寿山石雕刻艺术
 文/李玉山

在当代,“传统”既熟悉,又陌生。当代的艺术创作也在彷徨的状态中,传统的被视为陈旧,而那些看上去新潮的,又不知所谓。不过,就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不参加大师的评选,却不妨碍他在藏家心中的地位,他自称“传统艺术家”,时刻沉浸在传统之中,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元素,观者感受到的却是清新的气息,没有丝毫旧式文人的酸腐。他是陈达,传统在他的雕刻中觉醒。

陈达所学甚广,曾师从谢义耕、陈子奋、潘天寿等书画名家研习水墨,后追随定居福州的上海竹刻名家冯力远学习竹刻艺术,在书法、绘画、篆刻和竹刻艺术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并且,他对金石学的研究更有着极高的造诣。不过,即便他在这些领域成就非凡,却似乎都只是在为另一门艺术做的准备。当陈达被寿山石的美艳所吸引时,一身的艺业也随之迸发,他的作品不断的更新人们对传统的认识,他的理念不停的吸引人们对传统的向往,传统艺术家陈达,可谓厚积薄发,文备十足!

最初陈达带给我们的震撼是一组博古文字的印章,他在寿山石上镌刻商周金文,很少有人读的懂,却很少有人不喜欢。金文,这种铭刻在青铜器上的古老文字,早在汉代就已成了“古文”,在如今能够认识并且欣赏的人已是屈指可数,甚至即便是在篆刻艺术非常繁盛的时期,能以金文入印者也寥寥无几。这一系列作品被泛称为“博古文字印章”,实际上是陈达将竹刻中的“砂地阳文”技法应用到寿山石雕中的一次创新之举。竹刻中的“砂地阳文”,即阳刻纹饰,临近纹饰周边一定区域内的竹地剔除,以凸起纹饰,地作砂粒状,有粗砂地、细砂地、核桃地、桔皮地等,名称视呈现的艺术效果而定。这种技法以砂地的粗糙来增强质感,不仅与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视觉上的冲击力,更拓展了竹子本身质感的外延,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是竹刻艺术中优秀的雕刻技法。冯力远就曾用砂地阳文技法作吉金文字的竹刻文房器物,当时人们对他的作品的评价是“具有平淡、淳朴、凝重、典雅之格调”。陈达承袭了冯力远的技艺,并将这种技法应用于寿山石雕,同样产生了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甚至,由于寿山石的美艳,作品尤胜竹刻。

沙地阳文即于石材平面上剔底并铭刻金文,书法与陈达惯有的风格一致:线条随性自然,在穿插避让中,章法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比例得当,大面积的光素留白和剔底的横向贯通使得这枚印章具有了无限延展的意境。钟鼎铭文与碑铭石刻多为的阴刻,文字线条历经岁月的侵蚀和磨砺,斑驳的线条产生独具魅力的沧桑感,篆刻边款的文字阳刻阴刻都有,不过在整体上还是追求碑铭石刻的沧桑,尤以单刀法入刀时的崩落感最为贴近。“砂地阳文”则正好相反,在柔美的寿山石上,以凸起的阳线书写出来的文字精致、细腻,而古朴苍凉的情境则在文字周围剔出粗砺的“砂地”来营造。线条与块面在视觉效果上角色互换,呈现出来的风格依然是我们所追求的朴茂隽永的意境。在寿山石上以“砂地阳文”的技法镌刻文字,与钟鼎铭文、碑铭石刻和篆刻中的边款在内容上契合,却以独特的技法逆向表达,以完全迥异的形式引发鉴赏的审美共鸣,当我们沉湎于这种意韵的同时,这种崭新的创作思维也使古老的文字和技法拥有了清新鲜活的表现力。此次东南春拍荔枝洞石博古文字方章与芙蓉石博古文字对章均为陈达此类创作中非常经典的作品。

自博古文字印章后,陈达的艺术逐渐受到藏家的推崇和仰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寿山石雕的审美取向,文人化的风格转变逐渐成为寿山石雕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寿山石雕的艺术风格一直是以宫廷化和民俗化为主导,表现文人清雅格调的技法主要依靠篆刻和薄意,形式相对单调,并且这两种艺术又因种种原因逐渐没落,尤其薄意雕刻,由于缺乏文人的参与,曾经这种优秀的技法被误认为是遮掩绺裂瑕疵的手段,实在令人惋惜。陈达也擅长薄意雕刻,并继承了宋元文人艺术抒发胸中臆气的神髓,雕刻常以诗文、花卉、清供为题材。福建东南拍卖2010年秋拍夜场中曾上拍一枚陈达雕刻的荔枝洞石《秋意》薄意方章,作者利用石材俏色进行创作,可谓“细叶抽青翠,圆花簇嫩黄”,又刻一只爵杯置于花簇的左下方,勾勒出一幅慕古的情境。

这类清供博古的题材在清代最为兴盛,在文人绘画之外,也出现在壁挂、屏风,甚至家具上。清末大家吴昌硕、黄牧甫等人在画作中就常常勾勒这样的场景:几簇折枝花卉,旁边置鼎彝或茶器,并配以诗文篆刻,诗书画印融于一体。尤其黄牧甫所绘博古图结合了中、西技法,写实逼真,淡雅沉静,与陈达的石雕意境相若。黄牧甫耽于此道是为了在此中寻求古意,对他的金石篆刻不无裨益。黄氏篆刻功在三代之上,陈达同样精擅金石,以博古清供入石,与他的文字博古和篆刻可谓一脉相承。不过雕刻有别于书画,它对技法的依赖更加强烈,每一根线条都需要精准和细致,无法像书画那般在浓墨重彩的同时还能保持挥洒自如。陈达在寿山石上呈现同样的题材,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与绘画迥然相异,虽然没有笔触上的率意洒脱,却以恬淡情绪用刻刀勾勒出清雅的古趣,从容、雅逸的风范令人神往。

陈达认为,美好的东西一定是高雅的。他曾说,他的艺术成就的基础就是金石学,就来自青铜器。陈达将青铜纹饰纹饰与“砂地阳文”的金石文字相结合所呈现的那种整饬朴茂的气息已经深入人心。其实陈达带给我们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那些率性而为的创作不胜枚举。在陈达的作品中,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某个重要节点的美的元素似乎都可以酣畅的融入他的作品,如红山文化的玉石雕刻、商周青铜纹饰,到汉代画像石刻及辟邪兽的造型,再到宋元以后的文人艺术,一一串联起来,文备而实足,洋洋洒洒几乎史诗般的再现了传统美学的发展历程。如果要问寿山石雕艺术中谁能够“独开一代风气之先”,那么陈达一定是当之无愧的。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9号寿山石文化城二楼

传真:+86-591-8831 8356

微信:fjdnpmwx

邮箱:admin@fjdnpm.com

东南拍卖微信号

艺术东南小程序

Copyright © 2010-2023,www.fjdnpm.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

闽ICP备12005744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