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须,东南之茶器
作者: 文/唐颖 图/福建东南拍卖 来源:寿山石文化网 发布时间: 2014-05-06 15:55 次浏览
文/唐颖
图/福建东南拍卖
“急须”这种茶器的特点非常鲜明,几乎能让人在众多茶道具中一眼认出它:造型较其他壶略矮,多为左侧把,横柄与壶身呈九十度角,与壶嘴也恰好呈九十度角,这种形制使得急须便于抓握,不易被烫伤。当然,这里所说的都是狭义的、典型的急须茶器,广义的急须茶器则泛指凡柄与流成直角相交的茶器,有弯把、提梁把、侧把三种形制。
作为日本常用的煎茶道具中的一种,急须其实并非日本“土生土长”的茶器,它最早应当出现在我国唐代,也就是饮茶之风开始的时候,当时的饮茶方式以煮茶法或煎茶法为主。急须就是用来煮茶的一种茶器,所以把壶嘴做的很高,以免茶汤溢出;将直柄做成中空,则是便于插入导热慢的木棒,以免倒茶时烫手。而确有文字记载的“急须”二字,则是在北宋文学家黄裳的《龙凤茶寄照觉禅师》中:“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对于其中的“急须”二字,黄裳本人自注为“急须,东南之茶器。”在清人陆心源《宋史翼》中写道:“黄裳,字冕仲,福建南剑州(明清改为延平府)人……神宗曰:‘此乃状元也。’擢为第一”后曾留为礼部尚书,其文化修养造诣自然无须质疑,又是福建人,既然肯定急须为东南茶器,所言应当不虚。由于宋代之后饮茶方式的改变,煮茶变为点茶,明代之后,中国人饮茶更是以撮泡为主,为煎茶法而制造的急须自然退出了茶器的行列。但饮茶之风自唐代传入日本,煎茶法亦随之被日本所继承,时至今日日本依然有煎茶的习惯,因此急须这种煎茶茶器也被保留了下来,其原始形制也被大致保留至今。
日本茶道具,尤其是茶壶上通常会有釜师的名款画押,更有的亦会铸上“堂号”。所谓“堂号”乃是收藏日本茶道具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日本老铁壶大致分为两个派别:南部壶和京都壶,而京都地区的老堂号最为有名,其中较为古老的名堂“龟文堂”由波多野正平创建。波多野正平原为龙文堂四方安之介的学徒,学成之后离开龙文堂,自立门户创建了“龟文堂”。之后又有梅泉和铃木光重,两人同为波多野正平的学徒,也是龟文堂著名的釜师。龟文堂的壶风自成一派,题材最为引人注目,其壶身的浮雕图案非常具有中国山水花鸟画之格调,有些图案以金银进行镶嵌,在不失文人气韵的同时又彰显出华丽无比的独特风格,在日本铁壶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日式茶道具除了以金、铁制成之外,银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实际上,以银铸造茶道具的风气同样也源自中国唐代。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所谓“鍑”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大口锅,在这里用于煮茶,普遍采用的是生铁铸造,但也有用银来制作,较之铁更为典雅清洁,只是过于奢靡。可见若非银太过珍贵,银更适合用以制作茶器。在之后的历朝历代的茶论中,作者们普遍赞同了陆羽的看法。如宋赵佶的《大观茶论》:“瓶,瓶宜金银,小大之制,惟所裁给。”明张源的《张伯渊茶录》:“茶具:桑苎翁煮茶用银瓢,谓过于奢侈。后用瓷器,又不能持久。卒归于银。愚意银者宜贮朱楼华屋,若山斋茅舍,惟用锡瓢,亦无损于香、色、味也。”等等,不一一列出。
可见银制茶道具所受推崇,唯有太过侈丽一点,让常人难以消受。但无论如何侈丽,也无论是茶瓶(壶)、茶碾亦或茶瓢,银的确是最适合制作茶道具的材料,因为银器精洁,不仅不会损伤茶的色、香、味,又能“清水”,令茶为之生色,除了金之外的诸金属或瓷石都难以与银比肩媲美。只是银器之昂贵,“贫贱之士未必能具也”。倘若常人实在用不起银器,退而求其次的推荐则是锡制茶道具,所谓“首银次锡”。但随着之后更多材质的出现和风行,“时大彬之砂壶,汴梁之汤铫,湘妃竹之茶灶,宜成窑之茶盏,高人词客,贤士大夫,莫不为之珍重,即唐宋以来,茶具之精,未必有如斯之雅致。”银锡茶道具所受重视也逐渐分散,唯有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的茶器风尚,并未受到后世的影响,因而被保留了下来,这也就是为何至今金、银、锡铁制的茶道具更多地来自日本的原因。
相关阅读:
福建东南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时间:5月24日~25日 13:30
拍卖地点: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三层——福州厅
预展时间:5月21日~23日(9:30~19:00)
预展地点: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展览厅
拍卖通讯:http://tx.fjdnpm.com
拍卖图录:http://tl.fjdnpm.com
拍卖预展:http://yz.fjdnpm.com
咨询服务专线:(86)0591-8831 8356 / 153 9248 8083
更多春拍资讯,请关注寿山石文化网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