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风
玩印石的人都知道,清代有“印石三宝”的说法。这“三宝”,一是“石帝”田黄,一是“石后”白芙蓉,第三种,就是同样大名鼎鼎的鸡血石了。众所周知,田 黄和芙蓉都属于寿山石,而能在其他石种中脱颖而出,在“三宝”中夺得一席之地,与石帝石后鼎足而三的,这鸡血石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初见鸡血石,很难不被它那种霸气又妖艳,扑面而来的慑人感迷惑住。印石中红色的品种并不少,像寿山的蜡烛红芙蓉、朱砂红高山、李红善伯,青田的美人红, 巴林的红色冻石等,都是非常艳丽的著名品种。然而把它们与鸡血石的红相比,却仍然欠了那分霸气,那一种深浓正赤,宛若鲜血遍地的夺目感。
鸡血石,成分中含有地开石、高岭石、明矾石、硬水铝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矿物,而最重要的红色,则为辰砂,即硫化汞。辰砂色泽正红,常用于红色颜料、印泥以及红色雕漆原料。正是它赋予了鸡血石艳丽绝伦的色彩。
清代的鸡血石单指产于昌化的鸡血石,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巴林石成为印石界的一匹黑马,俨然有后起之秀之势。巴林亦出产鸡血石,虽外观与昌化鸡血石有一定区别,但矿物成分基本相似。故而如今说起鸡血石来,多需冠以“昌化”或者“巴林”的前缀,以示区分。
昌化鸡血石产于浙江昌化玉岩山,广泛利用兴于明清之际,亦即明清流派印兴盛的时期。清乾隆年所修《浙江通志》曾记载:“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 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鸡血石形成于晚侏罗纪(约一亿年前)流纹凝灰岩中,是朱砂在高岭石与地开石之间不断渗染而成,摩氏硬度为 2-3,正是适于篆刻的硬度。
昌化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分组成,亦有水坑、旱坑之别。旱坑之“地”坚硬燥烈,无法受刀,故价值 不高。而水坑之“地”也叫“软地”,还可以按色彩细分为白玉地、羊脂地、藕粉地、豆青地、牛角地、肉糕地等等。地以单色半透明为上,颜色愈浅,与“血”的 视觉反差愈分明,也就愈珍贵。而“血”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等,颜色有鲜红、淡红、紫红、暗红之分,“血”以鲜、凝、厚为上,面积越大越为 难得。昌化鸡血中有一种通体皆红者名曰“大红袍”,为鸡血石中的极品。另有一种白地与黑地相夹,血色分布匀停,形成白、红、黑三色者,被形象地命名为“刘 关张”,亦是难得一见的神品。
巴林鸡血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虽有“新秀”之名,但其实它的开采历史并不算晚,作为出身于内蒙古巴林 右旗的石种,它自元代起便颇受蒙古皇帝的青睐,传说成吉思汗曾赞美巴林石是“腾格里朝鲁”(意为“天赐之石”),当时多用于雕刻石碗、石臼等实用器具,也 有用于印章者,但并未普及。上世纪70年代,巴林石矿重新被人重视,加大了开采力度,适逢青田、寿山、昌化等石种濒临枯竭之际,当时还被叫做“蒙古石”的 巴林石可谓异军突起,凭借其绚丽的色彩、温润的质地一举攻下印石市场的半壁江山,且价格便宜,受到了当时印人的广泛欢迎。而巴林鸡血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为 人熟知,成为了可与昌化鸡血石分得半壁江山的存在。
巴林鸡血石的特点是地子细润,透明度好,以冻地为主,少含砂丁,相比质地多燥硬,甚至不堪下刀的昌化鸡血底子,优势颇为明显。但“血”则比昌化鸡血石浅 淡且散乱,少有那种一大片血红扑面而来的慑人霸气。因此,有“南血北地”之称,形象地道明了昌化鸡血与巴林鸡血各自的优缺点。
不管是 昌化鸡血还是巴林鸡血,尽管它们外观有异,但鉴赏原则却并无不同,都是一看“地”二看“血”,以地子纯洁干净,鸡血红色正、面积大者为佳。鸡血石在收藏市 场上一直以来身价都颇为“高大上”,为玩石者追捧,明白鉴赏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奸商造假之外,即使是真的鸡血石,那些地子斑驳燥硬,血色淡薄或发黑 发紫者也不堪玩赏,没有收藏价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鸡血石中含有感光元素如硒、碲等,在光照或热烤之下血色会逐渐变深,甚至发黑。因此鸡血石需要避光保 存,这一点不可不知。
【图、文版权所有,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对文字、图片进行裁切或修改,转载请标明主创团队——福建东南拍卖】
相关阅读:
福建东南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时间:5月24日~25日 13:30
拍卖地点: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三层——福州厅
预展时间:5月21日~23日(9:30~19:00)
预展地点: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展览厅
拍卖通讯:http://tx.fjdnpm.com
拍卖图录:http://tl.fjdnpm.com
拍卖预展:http://yz.fjdnpm.com
咨询服务专线:(86)0591-8831 8356 / 153 9248 8083
更多春拍资讯,请关注寿山石文化网微信平台: